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农女殊色 第二十三章诸子均分

陶正洪很明显的感觉到家里人的变化,几个儿子整日眉开眼笑,走路都带风,几个儿媳也再没有阴阳怪气,指桑骂槐,家里整个气氛是难得的轻松,甚至可以说带点小愉悦,他冷眼看着,也只是摇头叹息,并不觉得多高兴。

得了周福生那番话,他也把心态摆正了,儿孙自有儿孙福,以后过什么样的日子,随他们去,他也一把年纪了,养大了儿子,连孙子都快成年,也是功成身退的时候了,再把着一家子不放,实属不明智,他向来觉得自己是颇有智慧的那类人物,自不会明知不智还为之。

如此分家的事儿便提上了日程,他向来干脆,既然分家的事儿已经决定了,再拖拖拉拉的也没有意思。

“当家的,你真决定要分家了?”黄氏颇有些落寞的问道。

一大家子都在一起,多热闹啊,儿媳妇每日在她面前讨好,孙子整日跟她卖乖,她是真心不想分家,但她向来以夫为天,男人说什么她就听什么,再不舍得也是无法,早已得知当家人的决定,却仍是忍不住再问了一声。

“家里的情况你也看到了,再不分家,就要闹出事来了,到时候一个二个的,不是兄弟是仇人,那局面你也不想看到吧!”陶正洪叹着气道,语气中也尽是无奈,都是他看着长大的孩子,如今年纪大了,自是希望能日日都在跟前尽孝。

黄氏听得神色一凛,儿子都是她生的,自是不希望看到那场面,却仍有些不甘:“有你镇着,他们谁敢闹?”

陶正洪听着,不由苦笑一声:“我也这把年纪了,不知哪天就去了,这剩下不多的日子,我也想安生几天,难不成天天给他们断公道,那日子过得还有什么趣味……”想想都觉得心灰意冷。

黄氏想想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,前头几年,家里都是安安生生的,兄弟和睦,妯娌间处得也还和气,而近些年来,几房总会有些吵闹,几个儿媳间也是越来越不对付,再这么处下去,还真不成,她不由也重重一叹。

“我知道你舍不得几个孙子,咱们分了家,自是跟老大一起住,大房的几个孩子,也就在你跟前,其他几个孩子,你想见了就唤过来吃顿也成,老大还不至于不让侄子上门吃个饭了,况且咱们这也没有搬家,仍在这屋里住着,分家后也就垒个院墙隔开,离得又不远,有什么可舍不得的。”相处多年的老妻,对他一向也十分敬重,他倒也耐下心来好好开解了一番。

如此一说,黄氏倒也看开了些,分家也就是分个锅灶,仍在原来的屋里住着,离得又不远,想见了就唤一声,也没多大的差别,这么一想,倒也想通了。

“唉,都听你的吧!”她已不再这个问题上纠结了,自家男人做的决定,她就算不同意,也起不了什么作用。

家里再没有一人有异意,分家的事情就很快的进行起来,陶正洪定了日子,到了那天,村里的里正,还有几位德高望重的族老,连带在县城里的陶七平,都一并到了陶家。

陶七平早年就取得了秀才功名,已成亲生子,并在县城安了家,妻子郑氏是县城里郑举人的女儿,家里颇有薄产,膝下育有两子,大的八岁,小的五岁,因只逢年过节才回家来,两个孩子与家里都不怎么亲近。

而郑氏自诩是书香门第的小姐,眼里自是看不上做农户的婆婆与妯娌,因着孝道,也不过是留着几分面儿情,原本黄氏极疼爱陶七平的两个孩子,但郑氏这态度,加上两孩子对她又不喜,她满腔的热情,也就渐渐淡了。

陶七平秀才身份,在村里是相当有面子的,一见他回来,做为长辈的几位族老,都纷纷给他打招呼。

“七平回来了,有些时日没见到你了。”

“堂伯、三叔、柱大叔……”陶七平一一见礼,礼数做得十分周到。

里正也不甘落后,上前与他说话:“听说你来年就要下场,可有把握……”

“岳父觉得我火候到了,便让我下场一试,十足把握不敢说,二三成还是有希望的。”陶七平客套的说道。

“哈哈哈,能有二三成的希望得中么,看来希望是挺大,阿叔看好你!”里正哈哈大笑着说道,读书人都讲究个谦虚,他说二三成,没准就有四五成,上河村秀才也有两三个,中举的却还没有,陶七平真中了,也是给村里添光。

客套了一番,众人便就坐,陶正洪便开口说起分家的事来:“树大分枝,如今家里孩子们都大了,也是该分家的时候……”

先说了一段开场白,随后就说到重点上:“都是我的儿子,我也不偏疼那一个,家里一百亩地,诸子均分,每人二十亩,至于家里的银钱,我老两口还活着,这个钱就先不分了,等我们百年后你们再均分吧!”

他也是考虑过后,才这般决定的,以前掌管着一家人吃喝,儿孙都对他孝顺着,但手里什么也没有了,还能如同以往一般孝顺?也不是觉得孩子们会生异心,只是他也得防备着些不是,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,他要是真的什么也没有,这话就未必不会成真,人心最经不得考验啊!

他这话一落,下面几个儿子、儿媳,都还没什么反应,想是心里早就算计过一番,大概也知道是这个样子,所以没掀起什么波澜。

倒是把里正给惊了一把,只分地不分钱这事儿,还真是不多见,这分了家,家里便什么都要添置,不分钱拿什么去买?需知一文钱都要难死英雄汉。

见陶家几个儿子都不说话,脸上神情还十分平静,他的心思也不由转了转,想起平日这几个孩子都是勤快的,农闲时也不在村里闲晃荡,而是去城里做小工,别人家的事儿,大面上知道一些,具体的却也不十分清楚,这会儿倒是明白了几分,想来做小工的钱,都没有交公,自个存着了吧,也难怪……

前前后后想明白,里正不由在心里给陶正洪竖了个大挴指:“高,真的是高明!”儿子们手里有钱,他老两口的钱,也就不来争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