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目录
关灯 护眼
加入书架

汉鼎余烟 第九章 迁民

淮水南岸,决水、灌水沿岸地区的地形平坦,小山丘壑连绵而起伏不大,其间有谷地错落分布,形成大小不一的坪坝。山头高处有茂密的森林,平地则遍布矮树、荆棘和枯草。

此地处于江淮豪右控制区的边缘地带,虽也遭到天灾人祸的惨烈破坏,但还大体维持着两汉延续至今的密集乡邑聚落结构。目前为止,算得上周围数郡范围内,人烟较密集的区域。

由于自雷绪以下的势力首领们既无政治理想,也无治理的能力,因此放任大部分村社自治。豪右所属的部曲巡行到某处时,随意勒索些补给物资,就当是收税了。

这种情况下,百姓们的艰苦可想而知。水患、疫病、盗匪,甚至某次简单的气候变化,都会夺走许多人的性命。

然而,得益于紧邻中原的地理位置,每当某次灾难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,死者所腾出的屋舍,又会陆续被各地逃亡来的流民占据。随即难民又会死于某种灾难,这些村落于是再一次空荡无人,直到下一拨流民的到来。

一年又一年的如此反复。村落如故,只是每一天都较旧时更破败,规模更小些,户口更少些。

如此下去,曾经人烟繁茂而富庶的村社,终究会被抽干血脉,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。

齐五是个流民。他的家乡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徐州,原本有妻有子,有老母、长兄、幼弟。一家人上有宗族荫蔽,还传有祖传百亩田地耕稼,纵使近数十载租税日趋沉重,靠着种地的手艺,总可勉强度日。

然而自从荒乱以来,天下板荡、贼寇横行,肆意杀人侵暴,更兼水、旱、风、雹、霜陨、疾疫、蝗螟等灾害无一日停歇,朝廷又毫无赈济可言,只有更加如狼似虎地征集压榨……如此种种,很快就将齐五逼迫到了家破人亡的境地。

齐五辗转流徙,饱经艰危,曾经被挟裹进青州黄巾的余部,又曾经随着流民大队漫无目的地奔走求食。

他的经历越来越丰富,见识越来越广,而他所依赖的宗族早已瓦解流离,身边熟悉的人也慢慢地死亡殆尽。

二十年过去了,齐五年近半百,眼睛瞎了一只,右手的指头也断了两根,乱世风霜彻底摧折了他的筋骨,使他身躯佝偻下来,粗糙的皮肤垂坠着,在他的脸上和身上形成纵横的皱纹。

或许是年纪大了,他发现自己不再害怕死亡或疾病,于是他在一处叫做大槐里的地方落脚,准备安静地渡过饱受折磨的一生。

聚集在大槐里的,几乎没有本地的居民,都是从四方流离而来的苦命人,此后两三年的时间里,齐五和几个年轻人开垦田地,侍弄庄稼,渐渐地让人们得以糊口。

这一日里,齐五带着两个半桩孩子,慢慢沿着田埂行进。田埂左边这块地本来应该是块精心打理过的好田,可惜荒废了,田里的荆棘到现在都没有锄尽。

田埂右边的一片更好些,但是齐五在翻地的时候,发现地里浅埋着十几具尸体,于是取土将之掩埋,再不想过去。

田埂很宽,两个孩子各自拖着一条木耙走在前头,齐五背着手在后,喃喃地道:“秋天也要耕田啊……先耕田,然后再耙,把雨水收在土里,就算春旱也不怕……对了,如果秋天不下雨,千万别耕,那样反而绝了土气……可惜,没有牛,没有牛啊……”

齐五的嗓子粗噶,语调又低微,有一搭没一搭说着,也不知道前头的两个孩子能听进去多少。他抬起头,用浑浊的左眼看看两个嘻嘻哈哈的孩子,嘴角抽动,苦涩地叹了口气。这两个孩子都是无父无母的孤儿,看着他们,齐五常常恍惚想起自己死在乱军刀下的儿子。

远处的道路上,突然有烟尘扬起,一行骑士纵马扬鞭,疾驰而来。齐五的视线虽然模糊,却能分辨他们的衣着和配备的武器,那都不是普通人家能有的。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剧烈大跳了一下,过去无数次的经历已经明确的告诉他,村庄的宁静被打破了,一定会有坏事发生。

齐五竭力挺直身体,用力如此之大,以至于脊椎都发出了咔咔的轻微响声。当那队骑士来到身前时,他用尽量庄重的语气道:“各位来此,所为何事呀?”

“此地是大槐里么?”有人沉声发问。

“正是。”齐五指了指远处的一颗大槐树:“此地叫作大槐里,便是因为这株槐树。十里开外还有一颗略低些的槐树,那处是小槐里。我们两处都有百十户人家,素日里守望相助的。”

齐五下意识地将村落的人户数说得多些,又扯上了附近的小槐里。这样的话,如果眼前这批人有什么歹意,或许会有所顾忌。

先前说话那人转向一名年轻人禀道:“小郎君,这里便是……”

“我认得此地,去年曾来过。”那年轻人摆了摆手,跃身下马:“老人家,此地乡老可是姓左?我是庐江雷氏族人,有急事寻他。”

庐江雷氏,齐五是知道的。这是以庐江郡为中心,拥有部曲徒附上万人,号令所及,覆盖周边各郡的大豪。严格来说,大槐里也在庐江雷氏的势力范围内。只不过他们既不派遣官吏来管理,也没有定期征收税赋;唯有偶尔兵马过境时,会勒令支应若干粮秣。

这就已经很好了,没有逼死人的课税,没有强征劳力,也没有烧杀掳掠;什么也不做,能够放任百姓们自行求生,容这些乱世中的逃亡者安心种两茬地,已经是能得到齐五衷心感谢的善政。

既然是庐江雷氏的族人,至少不会是来掠夺杀戮的。齐五直起的脊背猛地弯了下来,警惕的神色也放松了,他客气地道:“咳咳,这位小郎君,你要找姓左的乡老吗?”

“正是。我记得大家都叫他老左,也有叫左大声……嗓门确实很大。”

“他已经死了。”

“死了?”

“老左有咳逆的毛病,去年冬天太冷,他支撑不住,折腾了数十日,吐血死啦。”齐五平淡地述说着,并没有什么情绪。

年轻人一时默然。

这一行人,正是雷远和他的从骑们。

这时候,距离雷远等人在永胜寨的厮杀已过了整整一天。从永胜寨到决水和灌水下游间,依旧有群山阻隔。但雷远熟悉道路,知道一条鲜有人行的小路,于是他们直接牵着马,沿着斗折的山间小道横穿峡谷,很快就抵达对面的山梁。

休息一晚以后,接着的路线就比此前好走很多,他们再经过半日疾驰,便来到了大槐里。谁知刚到达,便听说熟悉的乡老已经死了。

“那……如今这大槐里,可有人主事?”

“没……没有了啊。”齐五茫然。

雷远看看齐五背后的墙垣。那墙垣不高,夯土破败,短短数丈就有四五个坍塌的豁口,露出里面被火焚烧过的废墟,和反复重新搭建的窝棚。豁口后面挤挤挨挨地站着些蓬头垢面的村民,谁也不敢近前。

雷远上前几步,扶着齐五的胳膊沉声道:“老人家,不知该怎么称呼?”

“小人齐五,我……我只是带着大家种田的,我什么都不懂啊……”齐五有些尴尬,却又不敢挣开雷远的手。

“齐老丈,懂不懂的,都是小事了。”雷远打断了齐五的自辩:“曹军要来了,请你带着大家,往灊山暂避。”

“啊?什么?曹……曹军?曹军来了?要打仗了吗?”

齐五的花白胡须颤动着,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。他握着拳,想制住颤抖,却失败了。他盯着雷远,希望他的脸上露出笑容,告诉自己这只是个玩笑。雷远却只沉重地点点头。他惊恐地回头,看到的只有村民们一张张同样惊惶的脸,和一道道茫然失措的眼神。

“但……但是……”齐五看看雷远,他的嘴唇蠕动着,一时说不出话来。

但是什么呢?但是这地方是我们在乱世中仅存的容身之所?但是大家竭尽全力开垦出了一些田地,本以为明年能吃上几顿饱饭?但是曹军不一定会像从前那样沿途烧杀?但是大槐里内老弱妇孺居多,而且大家过冬的存粮尚且远远不足,根本不足以支撑一次长途跋涉?

但是,这些又有什么好说的呢?

村民里,有幼小孩童被这突然的紧张气氛所慑,哇地一声,哭了出来。

跟着齐五学习耕田的两个孩子丢下木耙奔过来,他们大概认为是雷远说了什么,吓着了所有人,于是拦在齐五身前,圆睁怒目,瞪着雷远。

齐五连忙猛地将他们拖开,向雷远躬身赔罪:“小孩子不懂事……您……”

“不用多说什么了,快点收拾东西,往东面去,进灊山。会有人接应你们。”雷远哪会介意这些,他注视着齐五被风霜侵袭得不像样子的面容,郑重地道:“尽量快,拜托你了。”